世界生物安全与前沿医学高峰论坛
7月2日,由四川大学、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生物安全与前沿医学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生物安全、生物与医学领域的13位院士及150多位专家学者参会。
聚焦生物安全与前沿医学,中国工程院院士、“人民英雄”称号获得者、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大学原副校长魏于全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陈香美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陈志南教授(线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程京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朱健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原副校长詹启敏教授,北大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博雅财经智库理事长叶自成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李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昆明理工大学灵长类转化医学研究院院长季维智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原校长刘良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四川省人民医院院长杨正林教授,分别围绕世界生物安全形势与中国战略、国际医学发展与我国医学前沿研究动态与方向、药品和疫苗研发等课题进行了主旨报告。
“生物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最短短板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生物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分析当前世界生物安全的形势表示,自然病原不会自行中断,人为生物威胁风险陡增,生物霸权潜在危机已经显现,世界生物安全处于低水平、高难度、弱安全的状态。病毒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如何防控?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生命安全的钥匙还不完全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
中医药构筑第二道免疫屏障
“在没有特效药和疫苗的情况下,中医药的可及性具有战略意义和重要应用价值。”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建议,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构筑起疫情防控第二道屏障。他表示,加强疫苗接种是构筑第一道免疫屏障,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最便利的措施,这也是全球的共识,接种疫苗的获益远高于风险。在此基础上,中医药具有辩证论治及时应对,经验丰富安全有效,方便应用且具有普适性,而且患者的接受度、依从性好等多方面的特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发言
张伯礼院士建议,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重”,构建“预防-治疗-康复”体系;切实做好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战略储备,确保疫情发生快速投入使用;对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感染者应在定点医院早期干预治疗,降低病死率;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全方位综合防控,以快制快、以变应变;做好常态化防控总体预案,统筹规划、分头实施。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李为民发言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院长、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李为民提出:“我们既要发展现代医学,从细胞、分子、基因的角度去研究疾病;又要重视中医的观点,坚持‘天地人合一’、‘治未病’等中医学理念。”
他表示,一方面宏观更宏观,探索心理、环境、营养、运动、气候变化与健康的关系;另一方面微观更微观,从细胞、基因、分子等微观世界探索生命规律;最后,加强宏观与微观结合,综合分析基因、蛋白、代谢产物,以及环境、营养、运动对健康的影响,用系统生物学的方法认识生命规律,用现代信息技术、量子科学、先进制造等技术支持医学发展,不断探索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未来医学发展方向。
当前世界各国都把生物安全放在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专家们建议,保障我国生物安全首先要巩固我国生物安全建设取得的历史成就,不断完善生物安全法规体系,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生物技术、生物安全方面仍然有很大差距。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必须尽快补上生物安全创新能力不足、防疫设施不足、高等级实验室数量不足、药品不足、专业人才不足等短板。
强化我国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王宏广
王宏广介绍了刚刚出版的《中国生物安全:战略与对策》,他在国际上第一次提出了“生物霸权”的概念,并第一次提出了应对“生物霸权”的十个对策:
一是生命安全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重大传染病防控、药品安全、医疗用品安全等,目的是确保人民生命健康;
二是农业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保障农业生物不受疫病灾害侵袭,主要包括转基因作物安全、动植物疫情防控、病虫灾害防控等;
三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水资源保护、森林与草原保护等;
四是国门生物安全体系,做到“三个零输入、三个零输出”,即传染病零输入、动植物疫病零输入、外来有害生物零输入,重要人类遗传资源零输出、濒危珍稀动植物零输出、人与动植物病原物零输出,构建新时代国门“新长城”;
五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体系,增加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数量、提高质量、严格安全管理,杜绝生物技术滥用、实验室泄漏;
六是人类遗传资源保护体系,依法做好人类遗传资源的收集、保存、保护、利用工作,让丰富的人类遗传资源转化成生物安全、生物经济的巨大财富;
七是国防生物安全体系,防御国际生物恐怖与生物威胁,主要包括危险生物、重大生物安全事件的监测与预警,防御生物武器威胁的药品、疫苗与防护装备的研制与储备,生物安全隔离区、生物安全指挥体系的建设;
八是造就国际一流生物安全人才队伍,构建职责明确、高效协调的生物安全治理体系;
九是完善生物安全法规与管理体系;
十是建设强有力的生物安全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防御重大、特大生物安全事件的基础设施、物资储备、应急处理队伍、后备人员培训、预案制订等。
声明:本文系转载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站留言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上一篇:北京央企投资协会、厦门中央直属企业投资协会、北京闽商联盟投资协会、博雅财经智库在京召开产业资本合作交流会
下一篇:博雅财经智库院长带领专家组考察河南汝州,助力当地绿色食品产业发展